close

一、否定心理創傷

1.人是可以改變的。

2.決定論,過去決定現在,原因決定結果←→應該追究的不是過去的原因,而是現在的目的。目的論

3.不要由經驗(客觀事實,無法作主的事)決定自我,而是由我們賦予經驗的意義來決定(擁有心理學,使用心理學)(接納自我)

4.為了達到這個目的,而不想出門。為了達到這個目的,於是捏造了憤怒的情緒(工具)為手段

5.改變的第一步,是先知道,答案要自己去找(主動與被動)

6.接納現在的我,如何運用。不要停下來,繼續前進

7.你的不幸,是自己選的。因為選擇不幸對自己有用(舒適圈)??

8.生活型態不是天生,是自己選的,應該就有重新選擇的可能性

9.你之所以沒有改變,是因為你下定決心不要改變(努力比選擇重要)

10.變得幸福的勇氣(改變,被討厭),捨棄現有生活型態的決心

11.無論你之前發生過什麼事,這對於你將來要怎麼過日子一點關係也沒有

 

二、所有的煩惱都來自人際關係

1.為什麼討厭自己,因為你過分害怕被別人討厭,在人際關係中受傷所導致的

2.自卑感(追求卓越的未完成狀態)是一種主觀的認定,問題在於我賦予了這樣的身高什麼意義

3.自卑情結,因為XX所以我不能XX。如果不是XX,我其實是有能力的有價值的(人生的謊言)

4.優越情節,表現得自己很優秀,沉溺在虛偽的優越感中(展現權威,自吹自擂,炫耀不幸)

5.藉由自己的不幸,好變得不同,高人一等,支配他人

6.健全的自卑感是與理想的自己比較後的結果

7.承認錯誤、表達歉意的言詞,脫離權力鬥爭,這些都不是挫敗

8.行動面的目標有"獨立",能和社會和諧生活"。支援這項行動的心理面目標是"我是有能力的","人人都是我的夥伴"

9.人生任務分為工作的任務,交友的任務,愛的任務

10.阿德勒心理學不是等待他人的改變,已不是等待狀況改變,而是由你主動踏出第一步

11.你是先有討厭這個人的目的,才找出滿足這個目的的缺點

12.找出各種藉口來逃避人生任務的情形,稱之"人生的謊言"。(自卑情結)

 

三、割捨別人的課題

1.得到別人的認同,才會感覺到自己有價值,抹消自卑,擁有自信←→我們沒有必要去滿足別人的期望

2.人際關係的紛爭,因為踩進人家的課題,或是自己的課題遭到干涉

3.誰的課題:這個決定而帶來的結果,最後會由誰來承受

4.選擇一條自認為最好的路。別人對於你的選擇做出什麼評論,這是別人的課題,無法干涉

5.彼此的羈絆,它的基礎就是回報。不要求回報,不受他束縛

6.貫徹自己的生活方式,不在意他人的評價,可能得不到他人的認同,被人討厭

 

四、世界的中心在哪裡

1.把別人當作夥伴,並感覺到有自己的歸屬,就稱為"社會意識",衡量幸福人際關係的指標

2.只在乎別人如何看我的,只關心我的生活型態。但我並非是世界的中心,當別人無法滿足的時候,會大失所望,忿忿不平

3.把"對自己的執著"轉換成"對別人的關心",你是共同體的一部分,不是中心

4.區區一張退學通知就能夠切斷關係的共同體,你和他的關聯也不過如此而已

5.追隨並傾聽更大的共同體之聲,如果關係因為唱反調而崩壞的話,這種關係打從一開始就不用建立,為別人而活,不自由的方式

6.稱讚與責備的背後目的都是操控,阿德勒心理學否定一切縱向關係,提倡所有人際關係都是橫向的

7.鼓勵,找回面對課題的勇氣。感謝表達喜悅的心情→人在聽到感謝的話時,就明白自己對他人是有貢獻的,在自己有價值的時候才有勇氣

8.不以別人做了甚麼而判斷,光憑他本身的存在就值得讓人表達謝謝與喜悅

9.社會意識應該由你開始,完全不需考量他人是否會給予援助

 

五、認真活在當下

1.擁有社會意識,需要接納自我、信任他人,貢獻他人

2.積極正面的斷念,分辨可以改變的與不能改變的。接納無法改變的事物,改變可以改變的東西。

3.信任他人,相信別人不附加任何條件。你只要考慮自己要怎麼做就好了

4.貢獻他人,為了實際感受"我"的價值才做的。可以為了XX有貢獻,而且付諸實現

5.用"行為的層級"還是"存在的層級"來接納自我

6.所謂的幸福,就是貢獻感,但是不需要別人的認同

7.為了得到他人關注,成為特別的存在。問題兒童。簡便地追求卓越→甘於平凡的勇氣

8.人生是一連串的剎那。我們只能生活在當下。實現式的人生←→變動式的人生

9.人生一直都是處於終結的狀態。

10.遭遇困難的時候,想想今後可以做些什麼(拒絕,憤怒,協商,沮喪,接受)(面對它 接受它 處理它 放下它)

11.普遍來說,人生沒有意義,人生的意義,由自己給予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dreamer 的頭像
    dreamer

    ZL生活雜記

    dream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